|
月色荷塘荷清香,荷塘月色月朦朧——語文組王友江老師示范課紀實游荷塘覽如水月色,品百味覓心中寧靜。今天我們走進王友江老師的課堂中,踏上了一次心靈之旅。為尋一隅安心,享一份清幽,去探尋內心頗不寧靜的朱自清先生渴望尋找怎樣的一份清凈和自由。 王老師課堂上泰然自若似閑庭信步,對內容和課堂掌控力更是得心應手。每位同學都是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來參加本次示范課的領導和老師很多,可以說是座無虛 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荷塘月色》的內容,了解每一段的段意,王老師帶領大家疏通全文脈絡。讓同學們齊聲朗讀文本,感受文字中帶來的素凈與清雅,體會作者心中淡淡的憂愁。 王老師帶同學們品讀了全文重點段落: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王老師強調這段是重點內容,在十五次高考中出現過三次。 朱自清先生圍繞著“月色下的荷塘”與“荷塘上的月色”兩部分內容展開,一面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以月色為背景,重點描寫荷塘景色;另一面是“月光如流水一般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以荷塘為背景,重點描寫月色的層次變化。 讓學生們了解朱自清先生的背景和經歷共產黨起步時期充滿艱辛與坎坷,作者在經歷國共兩黨紛爭之時,看到我黨同胞不知不覺被殺害,他悲憤不滿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 文章意境優美、情感真摯,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運用了大量靈動而貼切的修辭,王老師著重講了通感,將人的視覺、嗅覺、味覺、觸覺、聽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王老師與同學們相互交流,讓學生們嫻熟地運用修辭手法。 王老師強調,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荷塘月色》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為文眼。作者從“不寧靜”到“求靜”再到“求靜不得”的復雜心緒,表現了作者幻想超脫現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多少人在痛苦中徘徊,渴望自由超脫現實,作者只能寄希望于未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愿你在大自然中探尋生命的足記,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尋得一處靜謐,愿你心如蓮花,清凈無染。 |